劉衛國在OA上看到某部門的一個反映,于3月24日, 約請8名青年博士和副教授座談聽意見。8人分別來自水產、工程、航海、食品、理學和信息等六個學院,其中6位青年博士,兩位副教授。設備、后勤、法規三個處的負責同志在座。
張艷梅/攝
座談氣氛輕松,博士們坦率直言,提出了科研的困境。主要意見有:缺少科研空間和儀器設備,實驗材料無處置放,做實驗難,將可能影響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結題。他們提出了實驗室和大型儀器共享的具體建議;科研團隊交叉融合缺乏研討和凝聚,個人力量難構筑研究基礎的問題;科研與教學“雙肩挑”的矛盾和困惑,等等。博士們希望學校能加強領導,更新群體觀念,改善條件,促成關鍵問題解決,使想做事的人能做事,做成事,全心投入,創出業績。
蒲曉強博士建議,成立開放性的海洋地質基礎實驗室,先打基礎后求發展,為后續展開埋下伏筆;海洋學科發展要加大對博士后和訪問學者申請的支持力度,加強與外部同類高水平學科交流。曾少葵副教授建議開通外文全文數據庫,目前她的學科只能獲得摘要內容,無法滿足科研需要。杜國平副教授建議加深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科技成長點。魯義善博士建議同道艱苦奮斗,克服困難,以現為省級重點的病害實驗室為例,也曾經歷多年困難時期,重要的是靠自身踏實推進,持之以恒,拓開多方面資金渠道,最終定能贏得各方支持。
劉衛國感謝博士和副教授在學科中做出的寶貴貢獻,表示學校會更加重視大家的工作條件建設,存在的困難既是學校發展過程中的暫時困難,也是學校和學院分層次需要共同面對的困難,學校在學科建設中已經投入大量資金,三年建博增碩期也計劃投入大量資金,學校和學院都要很認真地規劃,將有限資源用到關鍵之處。他鼓勵大家說:“假如說陽光還沒照到你的這片土地,那么你就要積極往學校或者學院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上靠,將個人研究凝聚到團隊方向之中,我相信陽光一定會照到你的這片土地,你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座談會后,劉衛國與有關單位聯系,臨時解決了一位博士做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的部分困難。
(作者:張艷梅)
附:博士聯誼會中的博士心聲摘要
整理:胡墨
▲條件建設方面
○部分博士沒有實驗室,部分博士雖有實驗室但缺乏儀器設備,希望學校解決他們開展科研工作的必備條件。
○現有實驗平臺的儀器利用率還不高,應進一步整合資源,擴大開放。
○實驗(實習)基地建設滯后于學科發展,應加大基地建設投入,加快建設速度。長遠看需要一艘科考船,滿足海洋學科研究的需要。
○在重點建設申博學科平臺的同時,兼顧工科等一般學科的科研平臺建設。
○重視全文數據庫特別是外文全文數據庫的建設。
○建議學校在主校區建設經濟適用的過渡性質的教師公寓,以便科研人員安心在主校區工作,充分利用白天和晚上的時間。
▲學術隊伍建設方面
○通過鼓勵青年教師到著名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引進高水平博士,增加博士數量;推薦優秀博士到國內著名科研院所進行博士后研究,鼓勵年輕博士申請國家公派留學指標,選送優秀青年骨干博士到國外著名院所進行科研,提高博士的學術水平。
○建議學校提供經費,支持博士們加入到省內或國內的一些專業學會,取得話語權,增進同行交流,擴大學校影響,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
▲團隊建設方面
○尚未選準科研方向的博士應盡快為自己的科研工作作一個長期的定位。定位明確后即應加入科研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團隊,以便站在高起點上,在學術帶頭人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盡快成長。
○跨學院組建科研團隊。
▲對外交流方面
○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專家、科研主管部門及相關上級主管部門、本地企業、校內相關學科等方面的交流,增進了解,實現溝通,以促進科研,爭取項目,開展合作。
○教師圍著學生轉,學校職能部門圍著教師轉,這樣才能提高科研、教學水平和辦事效率。
○整合不同學院的相同或相近專業有利于發揮資源優勢。
▲制度保障方面
○健全制度體系特別是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使教師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與科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