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五四青年節與學生開展“八榮八恥”座談(圖)
時間:2006-05-08
編輯:
作者:陳美科、朱麗霞、黃曉冰、王磊
審核:黨委宣傳部
來源:宣傳部
瀏覽次數:

5月4日上午,“五四”青年節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座談會于在行政樓二樓會議室舉行。湛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關工委主任林彥舉,校關工委主任李啟樞及原水產學院社會科學系主任楊日隆三位老同志出席了本次座談會,來自愛心社、攝影協會、校團委團體部、晨光書畫社、校報記者站及校廣播站等十六位代表參加了座談會。老同志與參加座談會的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并提供許多寶貴的建議。
座談會一開始李主任就祝賀同學們節日快樂,介紹了林主任和楊教授。并邀請林主任發言。
林主任向同學們談到他對“八榮八恥”的幾點認識:
第一“八榮八恥”是黨中央給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新時期人生觀的科學定位。歷屆領導人都有著不同的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從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為人民服務,鄧小平的“我是中國農民的兒子”,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到今天胡錦濤同志的“八榮八恥”是進一步的對前面人生觀的整合,明確提出人生觀應包括八個方面。
第二:“八榮八恥”是我們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指導原則。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如雷鋒就把為人民服務當成人生的宗旨。衡量什么是有價值的人生觀,“八榮八恥”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準繩。
第三:“八榮八恥”是公民道德的行為規范。怎樣的行為是光榮的,怎樣的行為是可恥的,“八榮八恥”明確地告訴了我們。
第四:“八榮八恥”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準則。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以 “八榮八恥”作為思想準則。
林主任認為“八榮八恥”的提出是很有創造性的。它具有三方面的特點:全面、完整、創新。全面是指“八榮八恥”把民族精神、時代要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融為一體。完整是指“八榮八恥”是思想道德完整的科學體系,彼此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創新是指“八榮八恥”是通過整合的方式來提出的人生價值觀。林主任指出創新有三種形式:一為原始創新;二為整合創新;三為吸收、改造創新。“八榮八恥”屬于第二種創新。
接著林主任對廣大青年朋友提出幾點希望:他希望青年朋友要牢記“八榮八恥”精神,做到入腦入心,說完他當場為我們背誦了“八榮八恥”。林主任指出學習的目的是運用,因此他要求廣大青年要勇于實踐,把理論知識化為實際行動。做到孔子施教時所說的“文”、 “行”、“忠”、“信”。同時以“八榮八恥”為指導方針多關心國家大事,社會大事,力所能及地多做好事。在校待人待事要做到誠實守信,與同學要團結互助。
聽完了林主任的談話后,在座的同學都深有感觸。廣播站的同學首先對此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并希望老一輩的同志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校報記者站的同學也表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并就怎樣更好地實踐“八榮八恥”發揚“五四”優良傳統提出問題;晨光書畫社的同學表示我們要把支持“八榮八恥”作為底線。當愛心社的同學提出如何貫徹艱苦奮斗的精神時,林主任回答說:“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時時體現在學習和生活中。把握好現在的條件努力學習,不要總以為來日方長而浪費時間,等到年老時才哀嘆來日苦短。”
當同學們提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令人擔憂,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逃課等現象時,三位老前輩耐心聽取了同學們的問題并作了簡要回答。楊教授還提到為什么要紀念“五四”的意義。他要求同學們從實際出發,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一位同學表示經過這次座談會更真切的理解“抬起頭來做人,埋起頭來讀書”這句話的含義。愛心社的另一位同學總結了他在這次座談會中的收獲――六個字“該不該,值不值”。
緊接著,李啟樞主任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如何積極配合、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總結出五點認識和體會:一、帶頭學習,從我做起;二聯系實際,搞好活動;三、樹立新風,學會做人;四、走出校門,服務社會;五、總結提高,繼續前進。
會上,同學們傳閱了李啟樞主任所寫的《以黨的先進性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一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人》及《淺談如何積極配合,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的幾點認識和體會》兩篇文章。另外還傳閱了《五四精神――不倒的長城》這篇文章。
會后,李主任提議由愛心社牽頭成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征文比賽的評委會,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開展“堅持什么,反對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的征文、演講比賽和演出活動,把“八榮八恥”的精神融入到學生生活的細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