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7日至31日,我與各院(系)分管教學的領導以及學校有關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一起分別到了廣東醫學院湛江校區、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和廣東醫學院東莞校區學習教學評估經驗。這次外出考察,感受很深,收獲不小。使大家認識到,要認真做好迎接教育部明年對廣東海洋大學進行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充分準備,我校必須著重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評估領導小組,黨委書記和校長均擔任組長,親自抓迎評工作,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任常務副組長并直接領導和指揮迎評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評建辦公室,主要負責迎評工作的策劃、組織、協調、檢查和督促,評建辦又下設若干個專門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抓硬件和軟件建設工作。
二、強化一把手負責制
在學校的層面,學校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在院(系)、教輔部門和各職能部門的層面,第一責任人則是本單位(部門)的黨政一把手。迎評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時間緊、任務重、頭緒多、難度大,光靠分管教學的領導是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必須由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領導組織、統籌規劃,各副職分工負責,共同形成合力才能扎扎實實地把迎評工作做好。
三、廣泛宣傳、層層發動、提高認識、全員參與
評估的結果事關學校的生存與發展,萬分重大。評估壓倒一切,一切為了評估。要通過反反復復的層層動員,使全校師生員工充分認識到迎評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沒有與迎評無關的人,沒有與迎評無關的事。充分激發師生員工為迎評努力工作的熱情,做到人人力爭為迎評做貢獻。
四、科學定位,特色發展
學校要進一步端正辦學指導思想,理清辦學理念,要根據自身的現狀和條件、實力和水平,準確地定位,要構建富有個性和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凝煉辦學特色。
五、吃透指標,分解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學校評建辦要在認真學習、領會和吃透教育部評估方案的基礎上,科學地分解評估工作任務,要把每個指標、每個觀測點分解到各院(系)和各部門,然后各院(系)和各部門再分解到各個崗位及個人。分工從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開始,學校其他領導都要負責與之所分管的工作相關的指標;各院(系)和各部門的領導都要各負其責,全力抓好所負責的各項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層層負責,層層把關。
六、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要進一步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加快教學用房的建設速度,抓緊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的購置,完善校園網絡的建設,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盡快使有關各項指標達到評估要求并力爭達到A級的標準。
七、開展自評,抓緊建設,抓緊整改
各院(系)和各部門必須切實貫徹教育部“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要根據學校評建辦下達的評建工作任務,認真開展自評工作,找出差距,發現問題,制定措施,抓緊建設,抓緊整改。學校要組織專家組與專門的檢查小組下到各院(系)和各部門檢查和指導自評工作,并對建設與整改工作進行及時的督促。要重點抓好畢業論文(設計)和試卷、教學檔案文件、新專業建設、實踐教學和實習基地建設、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的建設和整改工作,做到提升強項,做強弱項,填補缺項,確保各項指標達到較高的要求。
八、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
建立健全各項教學規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學,進一步規范教學管理,加大教學質量監控的力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開展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實驗室開放制度,加快實踐教學的改革,千方百計增設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
九、加強校風建設,濃厚校園氛圍,營造和諧校園
進一步狠抓教風、學風和機關工作作風建設,更好地構建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完整的育人體系;努力提高教師的文化涵養、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校園的文化品位;積極組織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十、收集與整理素材,完善評估材料
評估材料是專家組重點核查的內容,因此要高度重視各種參評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撰寫工作。在學校層面要寫好7個一級指標和特色項目的材料(一級材料);各單位(部門)要根據本單位(部門)的中心工作,認真組織好相關的材料(二級材料);各教學系則要整理好主要是反映“教與學”方面的材料(三級材料)。各類材料要特別注意做到5個性:原始性、針對性、真實性、特顯性和統一性,以有效地增強各層材料的說服力。
(宣傳部2006年4月5日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