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2004年12月9日,由湛江市科技局組織并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及湛江市的有關專家對我校杜炳旺教授主持的988科技興湛項目“海大香系列優質雞的培育及繁育體系的建立” 和我校科研基金項目“隱性白雞自別雌雄系的選育及應用研究”兩大課題進行了驗收和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海大香系列優質雞的培育及繁育體系的建立”項目在以往多年的研究基礎上歷時四年,育成了海大香系列優質雞7個配套純系,并篩選出4個配套組合,四年間向全國多省市初步推出父母代59萬只,由此生產商品代5300多萬只,遠遠超過預期指標(5萬只父母代,50萬只商品代)。這種“邊選育邊推廣邊接受市場檢驗”的良好成果轉化,速度之快為國內少見,而且社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共新增產值4.2億元,新增利稅7000多萬元,解決了5500多人的勞動就業。因此,該項目在我國地方品種優質雞育種和推廣應用上有新的突破,其總體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
“隱性白雞自別雌雄系的選育及應用研究”項目經過6 個世代的選育,培育出遺傳性穩定、基因型純合的慢羽系和快羽系,建立了隱性白雞羽速自別配套系,自別雌雄準確率達到98%。同時在國內從隱性白雞中率先發現了羽色伴性遺傳基因,并經六個世代提純,選育出含有該基因的種群(H系) 作為母本,我國優質地方有色羽種雞(如穗麻雞、廣西黃雞) 作配套父本,其F1代(用作父母代)雛雞可按羽色準確迅速地分辨出雌雄,準確率可達98%。這在我國優質肉雞育種和生產上,實屬創新,居國內領先水平。國外資料也未見類似報道。研究者還發現其P1代母雛的羽色像其父,但公雛羽色不像其母,而呈現出多樣性羽色。這種羽色伴性遺傳現象與經典的羽色伴性遺傳現象比較,既有相似之處(女兒羽色像其父),又有不同之處(兒子羽色不像其母),是一種新的羽色伴性遺傳現象,既有理論意義,又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