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學期黨委理論學習安排,4月14日下午,我校政治理論學習系列報告之六在主校區多功能報告廳舉行,由栗克元教授為副處以上干部、副高以上教師作法治講座。黨委書記蘇一凡主持會議,他指出了干部教師講政治、講學習的重要性,強調了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簡要介紹了栗克元教授在法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栗教授從我國修改憲法切入“法治”,運用比較法講述了西方法治和中國法治的歷史進程,用具體案例分析了兩者之間的不同,闡明了“什么是法治”,并從人性的弱點、商品經濟的發展、現代政治的需要、文明社會的運轉等方面論證了“為什么需要法治”,認為由于受情感、認知、利益等因素的影響,人治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保障正當需求。市場經濟的無序性更需要法律規范,離不開法治。政治權力的強制性、支配性、擴張性、任意性本性一旦與人的弱點結合,勢必蘊藏腐敗的潛在因素,必須有法律對權力進行規范。秩序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對秩序的需求,導致了社會對規則的需求,保障這些需求得以實現的最佳途徑恰恰是法治。法治還契合了人類的精神需要,凝聚了自由、平等、正義等人類的價值理念,崇尚法治是人類的理性選擇。栗教授指出了法治的價值目標在于公正和效率、秩序和安全,并援引中外偉人對“公正”的看法,結合我校實際,闡述了結果和過程、實體和程序的關系,提示了公正的內涵,指出了求得“公正”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即主體參與、公開對話、獨立與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