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專家學者:
由廣東海洋大學主辦,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承辦,廣東工業大學、嶺南師范學院協辦的“2024年計算科學與人工智能學術會議(ACCSAI 2024)”將于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湛江隆重舉行。
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盛會,本屆會議旨在為計算科學與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者、開發者、企業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的學術交流平臺,分享和交流關于計算科學、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的最新進展,探討這些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和研究熱點,以及促進相關理論與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產業應用。
我們期待與您共同見證這場學術盛會,與眾多學術大咖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學術前沿,拓展研究視野。11月的湛江,氣候宜人,溫度適中(20℃-25℃),風景如畫,我們熱情好客的組委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的到來。
組織架構
指導單位:廣東省計算機學會
主辦單位:廣東海洋大學
承辦單位: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協辦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嶺南師范學院
重要信息
會議地點:中國-湛江(湛江海濱賓館)
會議時間:2024年11月22日-24日
會議官網:https://www.yanfajia.com/conf/index/ACCSAI.html
研討主題
1.智能系統與控制;
2.網絡與信息安全;
3.智能計算與自然語言處理;
4.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
5.計算機軟件與應用;
6.最優化及其算法;
7.計算數學及其應用;
8.現代海洋牧場。
論文出版
論文將通過IEEE出版社出版,并將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投稿文章需滿足:
(1)需英文文章,按照模板(官網)排版不得少于 4 頁;
(2)作者需通過查詢系統自費查重,全文查重率不高于 20%;
(3)會議支持在線投稿:點擊進行投稿,更多詳情可咨詢會務老師。
征稿主題
人工智能與軟計算、計算智能與智能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工業人工智能、信息工程與大數據、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數據集成與計算建模、大數據應用神經控制、移動與光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網絡安全、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機器智能、信號處理與通信、人機交互等,更多征稿主題可以咨詢會務老師。
注冊費用
類型 |
費用(元) |
會議注冊費 |
1500 |
會議投稿費 |
3500元 (4頁) |
附加頁 |
300元/頁 |
(本次會議交通和住宿自理;大會委托廣州高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收取注冊費,并開具發票)

掃碼報名參會
聯系我們
張老師:14748150307(參會、投稿、會務)
梁經理:19854791998(湛江海濱賓館住房)
陳老師:13005616158(會務)
2024年計算科學與人工智能學術會議組委會
廣東海洋大學
2024年11月4日
附件一:大會議程
日期 |
時間 |
內容 |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
13:00-18:00 |
現場簽到、注冊 |
18:00-19:30 |
專家歡迎晚餐 |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
08:30-12:00 |
開幕式、大會報告 |
12:00-14:00 |
午餐 |
14:00-16:30 |
特邀報告 |
18:00-19:30 |
晚餐 |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
09:00-12:00 |
學術考察 |
具體安排以會議手冊為準 |
附件二:組委信息
指導委員會:
楊 洲 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
潘德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何克清 武漢大學教授
陳俊龍 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陽愛民 嶺南師范學院校長
翁 健 暨南大學副校長
汪東升 清華大學教授
韓國強 廣東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黃 軒 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大會主席:
彭小紅 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院長
程良倫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廣東工業軟件學會理事長
楊俊杰 嶺南師范學院計算機與智能教育學院院長
程序委員會:
陳入云 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余應淮 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副院長
組織委員會:
陳 晶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李 昭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張 瑩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
陳 用 廣東海洋大學主任
附件三:主旨報告嘉賓信息

|
翁健教授 暨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國家杰青,主要研究方向為密碼學與信息安全,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網絡空間安全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學部會評專家、教育部網絡空間安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密碼學會常務理事等。 |

|
鄭宇教授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首席數據科學家,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學家、KDD China主席,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西南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開辟了城市計算領域,發表CCF-A類論文百余篇,被引用5.7萬余次,H-Index 107,兩次獲得SIGKDD Test-of-Time Award(中國唯一)。 |

|
程良倫教授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南粵優秀教師,廣東高等學校“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廣東省工業軟件學會理事長,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包裝行業協會副會長。長期從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生產裝備與生產過程自動化、復雜系統建模與優化控制、工業軟件等。 |

|
蔡慶宇教授 海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教授,海南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量子密碼、黑洞和量子宇宙學等,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量子物理基礎理論、量子機器學習與類腦認知等領域。 |

|
吳易明教授 西安中科光電精密工程有限公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光學工程專業博導,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陜西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兼職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兼職教授,精密儀器科學、瞄準技術專家。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集體獎)、國防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 |

|
洪鵬志教授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現任湛江灣實驗室副主任,湛江現代化海洋牧場研究院院長。主要從事低值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及現代化海洋牧場體系構建的研究。 |

|
羅亮副教授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安徽高端智能機器創新研究院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電子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數據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為情感計算、復雜網絡系統的服務質量、可靠性和優化理論。 |

|
陳明 華為公共事業系統部教育行業解決方案總監。12多年ICT行業的從業經驗,先后從事產品研發,供應鏈數字化到行業解決方案多種崗位,具有豐富的業務、技術與管理經歷和多個行業數字化轉型項目經驗。 |

|
黃志川 廣東恒電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中山大學博士后,參與和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美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等科技項目,發表國內外重要論文30余篇,長期從事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領域的研究。 |

|
陳煜楠 晟燁股份首席技術執行官,廣州晟燁智算技術有限公司CEO,個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模型性能提升與服務器中心性能優化,并探索中國GPU未來工業應用。 |